专家意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三四十年,而一家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年,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学会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使自己不断升值
2003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将继续蔓延,货真价实的人才将开始显山显水。职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越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越是在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越“上等”的人才越不愁饭吃,因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这个时候,大家才对人才的期望值越高。
据有关人士透露,2003年,就常规行业而言,财务、金融、保险人才还将继续走俏———目前排队等着保监会批准进中国市场的洋保险起码有90家以上,而目前中国的保险企业才19家,据估算,每家公司起步阶段至少需要三五十人,从这个角度讲,明年,吃保险业这口饭应该味道不错。
另外如果国企改制一帆风顺的话,有关MBO(管理层收购)的热潮将决定新一轮投资风向。因此,与此相关的评估、法律、财会顾问甚至是国企老板将在未来几年中被追捧并获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MBO不过是新的激励机制,就如同过去很让人着迷了一段的期权一样。但无论如何,2003年人们会欢迎MBO。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缺口将继续放大。2003年,企业将会越来越意识到高级公关、高级广告人才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这里所说的高级公关不是指漂亮小姐,能请人吃饭的那一种,而是指能够参与制定公司战略、整体方案的。
明年,国企会不惜重金在人才上与外企展开真正的较量。外企和国企的工资差距将越来越小。惠悦咨询公司总经理程达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客户名单,这家全球著名的薪酬服务公司进入中国若干年来没有一家客户是国企的,但现在他们80%的客户是国企。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意识到只有合理的薪酬结构才能留住更好的人才,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外企人力资源协会理事浦小君认为民企的活力一年比一年强。“他们也许会采取一些很极端的行为,也许不成系统,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但他们特别善于思索,他们在摸索中,很快就会发现,哪里有问题,这种学习速度,是外企根本赶不上的。而外企尽管有一套特别成型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因此受益,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此。”
专家预言,从整体态势上看,急功近利、浮躁心态仍然将继续笼罩2003年。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各大公司削减开支,招聘的大门将在一段时间内关闭,同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又比任何其他时期更加呼唤领导型人才———能够独挡一面,迅速让公司获得利润的人。
2003年的职场将很难听到“试试看”这句话了,公司已经没有耐心等你准备好了,也没有资金给你去充电。而且公司还会很苛刻地问你:你入圈了吗?换句话说,圈子的概念在明年将越演越烈。智联招聘网总裁刘浩就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他的一个美国朋友每年都自己花钱读哈佛的EMBA,很贵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人,因为这里有一大把老总或者是非常高级的职业经理人。所以,如果你只知道勤学苦练、吃苦耐劳还不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想着如何建立属于你的人脉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2003年的吃喝玩乐业一定会继续兴旺发达。
对于那些在找工作方面普遍遭遇寒流的大学生们,职业指导专家发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误区:“这些大学生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我要到一个大公司,我要看这个公司的名声如何,公司能给我什么,但很少想到是自己能给公司什么。”
睿特管理顾问公司人力资源咨询总监金丽华认为,你是不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你是不是能跟团队合作,你是不是个愿意解决问题的人,你是不是愿意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这决定你是不是能找到工作。
我们的专家们达成的共识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三四十年,而一家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年,所以一个人重要的是学会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经营的结果。如果你意识到了,那么不管裁员风刮得多猛,不管你是否已经到了“35岁灾难年龄”,不管这个行业是否正在下滑,你的饭碗都不会轻易被别人抢走。
2003年,关于人才的概念也将有新的定义———究竟谁是人才?德勤人力资源咨询专家梨化民认为只有适应某个企业、某种环境、某个职位、某种文化的人才是人才,也就是说,人才是带标签的,不要自己觉得拿到了什么学位,有了一段什么经历,就一定是人才。在A单位是人才的,到同一类型的B单位未必就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