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是国际物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服务形式,近几年的我国发展很快。随着连锁经营的兴起,配送将成为我国物流业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本文以日本、美国、加拿大与我国的上海、台湾地区为对象,从配送中心产生的原因、特色功能、网点布局、设施设备与管理特点等几方面比较分析异同,并就我国现代配送中心的建设总是提出几点建议。
1.国内、外配送中心比较
产生原因。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是配送中心产生的原因却有其共性,即随着商品消费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仓储周转速度的逐渐加快,过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改为多批次小批量流动,因此造成物流成本升、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各项问题。此时,“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方式应运而生。虽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还不具备建设配送中心,以避免过大的损失,避免被外商抢先进入。
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能常配送中心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进货和商检功能,保管和库存控制功能,受理订货功能,出库(分拣、配货、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送货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而发达国家的配送中心除了具备基本功能外,为了适应各国的需求特点,还发展了其他专项功能。例如,日本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有:通过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加供货频率等强化供货枢纽的战略功能,通过综合物流管理控制物流成本的功能,通过增强应变能力以适应物流量随经营规模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应变功能。美国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是特别重视为单个消费者服务的功能,即尽力满足顾客提出的各种要求。加拿大配送中心的竺色功能是重视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服务的功能。与他们相比,我国的配送中心有的连基本功能都不完善,竞争力较弱,尤其是各国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都建立在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之上,我国更是有所不及。
网点布局、设施设备和管理。日本的配送中心大都选址合理,规模适中,并采用先进的自动分拣系统和无线通讯设备。选址尽量靠近运输线路;为了减少污染,一般都设在工业区域内。美国主要采用立体仓库以节约地价支出,但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大都是机械化、半不盲目采用全自动设备;同时,还注意采用环保型设施设备,例如使用电瓶叉车以减少环境污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均实现了比较成熟的电脑网络化管理,保证配送即时准确,节约劳动力成本。台湾地区则推崇“本士化物流”观念,认为“自动化”不是万能的,必须考虑自身的财力规模、士地成本、建筑成本、设备成本等条件。因此,台湾的配送中心多为中小规模的平房仓库,并且采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设施设备,但科技含量相当高。他们融合一些国家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先进经验,根据自已的需求,缺什么就充实什么,不求千篇一律。此外,台湾也相当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2.建设我国现代配送中心的几点建议
我国物流业若想提高进入世界经济的竞争力,必须从国赙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配送中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各地区要抓信机遇,一旦有利于配送中心建立的因素出现,就应及时建立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配送中心,尽量抢得先机。
将改组老批发企业和传统的储运企业结合起来,重点建设现代化批发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不太发达的现状下,应当更加重视发展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即电也商务。
改善配送中心的网点布局。政府在市政规划中要将物流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则,统一运筹。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化的七送中心就此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吣相结合,建立起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求大求全,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例如,我国现有仓库多为平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借鉴台湾“本士化物流”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予以改造,以节约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现阶段我国物流业若能有效地引进资金鲺技术,就能加快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进程,并为将来的发展竞争打下基础。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
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在配送中凡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只有在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配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