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连人迈向“小康”的首选方式。这些创业项目虽然启动资金普遍不大,但却善于寻找市场盲点,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为了扶持下岗职工创业,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解决草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场地问题。
但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却发现,政府的很多政策,因为宣传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和草根创业者实现有效的对接,一些本来能助推他们快速发展的元素,仍躲在暗处,没能为草根创业物尽其用。
难题一
资金
有了贷款却仍无法淘到“第一桶金”
小额贷款是目前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但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先前发放的小额贷款,目前回收的情况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小额贷款的申请人虽然有了启动资金,但由于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淘到“第一桶金”,使其无力归还贷款;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个别人恶意骗贷,使政府蒙受了损失。
鉴于以上原因,今年的小额贷款发放,将针对申请人的信誉及项目前景做更加严格的考察,如果通过审查后,有关部门会加大对项目的跟踪力度,防止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的难题。创业者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享受“保姆式”的服务。
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法定代表人为下岗职工的企业,如果用工比较规范,其聘用的下岗职工,其劳动保险可以由政府承担。政府对安置下岗职工到达一定数量的企业,每年还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这些优惠政策都将大大减轻下岗职工自主创业时的资金负担。
难题二
场地
有了创业项目却不知政府提供创业基地
有了政府提供的真金白银,很多渴望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却开始为创业地址发愁。其实,政府部门已经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创业基地,比如中山区目前就有10余个挂牌的创业基地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孵化条件,可是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很多创业者甚至还不知道有这些创业场地。
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的下岗职工王淑霞,尝试一种新的社区服务行业———净菜配送,但生产场地成为她创业之初最棘手的问题,她联系了几个厂房,都因租金太贵而告吹,就在她最难的时候,海军广场街道为她在中山区提供了一处加工厂房,并指派专人负责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助她走上了创业之路。
中山区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政府选择孵化的项目一般要求既有市场前景,又可以为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像沙画等手工艺制品,家政、配送等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创业者应该利用好这一政策优势。
难题三
工人
自主创业没有利用好社区用工平台
在香荣社区负责下岗职工的李爱霞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她手绘的一幅社区平面图,社区内各家各户的下岗职工信息,都直观的显现在这厚厚的登记簿上。李爱霞说,仅他们一个社区,每个月就可以为三四十个下岗工人提供工作机会,通过双向选择,用工率可达30%以上。
香荣社区的下岗职工张连合,就是在社区的帮助下,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很多工人,加速了他自主创业的步伐。张连合说,社区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都是免费的,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下岗工人的人品特长都知根知底,能够人尽其才。
虽然社区掌握着大量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但记者却发现,一些创业者仍然在为雇不到合适的工人而困惑。李爱霞告诉记者,目前社区的用工优势并没有得到创业者的重视,很多时候还要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寻找用工信息。如果自主创业能够利用好社区的平台,无疑会获得省时省力的用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