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比成“创意魔术”恰如其分:利用电脑三维动画软件,再怪异的创意都能让人“眼见为实”。同样,再不起眼的企业,也能凭借技术和创意迅速登上前台。如今,一群年轻的“创意魔术师”在上海找到了最好的机会。
在“两室一厅”里与可口可乐谈生意
想起去年初夏的情景,冰果公司的毕立伟依然觉得很滑稽:在一个老新村的“两室一厅”——当时他的公司“总部”,他和可口可乐广告部的高层进行了正式的商谈。
可口可乐很着急:他们创意的新广告,必须在20天内制作完成,几家大型数字媒体制作公司都表示无能为力。“也是朋友介绍的,而且可口可乐也实在是没办法,才会让我们试一下。”毕立伟说。20天后,他们成功了。仅仅根据几张肖像照片,冰果就让S.H.E.(可口可乐的代言明星)成为古装侠女,其实,所有一切——眉眼、身形都是电脑三维画面,为了让明星更有魅力,他们还把S.H.E.的身高变成了最“万人迷”的“8.5个头长”。
得到信任后的“冰果”,如今已成为首家为可口可乐制作电视广告的内地公司。春节期间,冰果制作的广告在央视及各地播出——电脑创造了日落海滩、闹市夜景,以及憨态可掬的熊猫。
小企业只需付电费就能调用几十个CPU
冰果的成功,是上海数字媒体产业诸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这个行业如今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06年,上海数字媒体行业实现总收入418亿元,利润超8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9倍和5.2倍。8000多家企业中,70%成立不到3年。
“这个行业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经常在做大事情。”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小公司能力很强,但实力、资源却很有限。而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小企业要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调用大量资源,完成大量工作。”
要和“巨头”长期合作,小企业仅靠认真和技术功底并不够。诸多成功案例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公共服务的支撑。实际上,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变出“熊猫”,“冰果”依靠的就是上海市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
作为全国首家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平台成立2年多来,政府已投入2000多万元,从最初拥有120个CPU芯片发展到200个,今年还将扩展到300个。在这里,小企业只需要支付电费,就能同时调用几十个CPU,软硬件投资完全由政府“买单”。两年多来,通过该平台,近300个小企业制作了1400多个项目。由于数字媒体“创意人”习惯“昼伏夜出”,在深夜操作电脑施展“魔术”,平台必须24小时连轴转。
在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记者采访了创业不久、员工只有8人的“比莱”公司。令人意外的是,“比莱”不但没有办公室,甚至连办公桌都没有一张。总经理董仪君告诉记者,因为所有的业务都是在平台的机房里完成的,所以也就没必要花钱租办公室了。同时,因为有了平台,也为他们省下了上百万的设备投入。半年来,公司业务翻了番,境内外多家电视台的节目由他们完成了后期制作。
建立多媒体产业园显现集群创新效应
政府的支撑远不限于公共服务平台。几年来,上海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为核心的“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和“上海多媒体谷”。目前,七个中心城区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集群创新的效应逐步显现。同时,政府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远程渲染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到去年底,已培训专业人员约4千人。“环球数码”公司艺术总监王小苑告诉记者,前几年要找一个能做三维动画的人很难,现在局面已大有改观。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梅博士告诉记者,上海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的城市,加速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和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最便捷、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