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安徽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安徽承接沿海服装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吸纳,而是要利用安徽的自身优势实施超越。”这是中国服装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安徽服装业发展的期望。4月17日,在第三届安徽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大鹏、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合肥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来自沿海省份的服装界专家学者、专业市场代表围绕“市场、产业、品牌”就安徽如何发挥后发优势迎接中国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如何提升和发展专业市场、市场与产业的衔接和塑造品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安徽曾是一个纺织服装大省,但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迅猛发展,而安徽省原有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服装产业则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2005年之前,安徽纺织服装行业与全国的交流和合作从广度和力度上远远不够,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安徽省的服装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到2004年底,全省有服装生产企业约9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0家。近两年来,安徽纺织服装业发展明显加快。到2006年底,全省服装生产企业已超过1300多家,生产总量位居全国14位,但整体仍处在全国的中下游水平,绝大部分服装生产企业都是做贴牌产品。面对近年来沿海产业的转移和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安徽服装产业也在思考快速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如何对安徽服装产业进行合理定位?
陈大鹏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安徽由于地处中部,有着承东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时期,它也有着后发的、可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在发展定位上,安徽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以现代市场为龙头,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的服务包括信息和物流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梁勇在演讲中认为,安徽纺织服装业有着后发优势,要实施超越江浙,不能只站在安徽的角度考虑问题,应该站在整个全球产业格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规划。在产业规划上要高起点,不能只停留在产业和市场的简单转移上,从开始就要注重品牌建设,并且要关注流行时尚。
来自浙江、江苏、河南等地专业市场的有关人士在论坛中介绍了各自有关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有益经验,并与安徽服装界人士坦诚对话,为安徽产业和市场发展献技献策。
据安徽服装商会介绍,安徽服装业的发展将以“安徽服饰第一街”为全省产业龙头,推动合肥服装创新基地,安徽服装三元产业园的建设。安徽还将全力打造芜湖孙村镇“安徽服装第一镇”的建设;并在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中心的沿江城市,打造沿江服装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六安,滁洲等地的羽绒、线绸,原材料优势,形成羽绒、线绸生产加工基地;借助皖北地区原材料,劳动力优势,推动皖北服装基地和服装产业工人输出基地的建设。争取到2010年,出现10~15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3个中国驰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