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2007中国服装论坛日前在业界再次引起轰动。本次论坛以专业的眼光,分析探讨了中国服装产业在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巨大变迁与严峻挑战。全新的观念、激荡的思维再现着全新的理念
在近日落幕的鹏润·2007中国服装论坛上,包括意大利5个顶级国际品牌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对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观点和建议。他们认为,中国如何走向世界,创出自己的国际服装名牌,值得关注和重新审视。
安博思资深战略顾问博吾乐(Pao lo B o rza tta)博士对未来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十分看好。他认为未来中国服装品牌可能从两方面走向国际:一个是享誉世界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但企业规模有限;一个是拥有大量产品线的规模在500亿人民币、有60%收入来自海外的品牌集团。要想成为国际化品牌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但又不能过于标新立异,超出公众认可的范围。同时,品牌要不断调整去迎合全球消费者情感需求,能够和不同文化消费者沟通并取得好感。中国企业要塑造国际品牌,就要在保留中国核心价值的同时稀释中国特色,使产品更为全球化。中国品牌在走向
世界前,必须先立足于本国市场,并获得稳定市场份额,积攒足够资本,同时企业内部组织可以在国内市场运作中得到检验。要集中精力于一个品牌并把它做强。他对中国企业的建议是:忘了生产数量,去追求卓越;集中精力单品牌高投资、而非多品牌高投资;要对知识和理念进行大量投资。只有这样,有一天中国服装企业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的曾仕强凭借对中西方企业与文化的广泛涉猎,为中国服装企业提出忠告和并予以勉励。他认为是中国服装企业应合理定位,规模要合理,做大做小应尊重自己的选择,避免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对环境造成的沉重负担。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主流,中国企业应认真走好自己的路,有一天让中国企业与文化也去影响西方世界。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服装企业原来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将不再。品牌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关键,其中模式创新是龙头、管理创新是龙身、技术创新是龙尾。如果只是设计创新,企业很难保持长久领先,而包含制造、流通和设计等在内的模式创新才是关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从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能源、环境、收入差距、社会不稳定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问题,人们开始对市场经济丧失信心,社会责任也面临困境。利润作为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将引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利润又具有反社会责任的特性,因此政府应尽量从制度上改进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矛盾,而企业在赢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与和谐的社会。
随着中国世界加工厂地位的确立,一批批中国服装品牌也在茁壮成长,并已取得不俗业绩。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走到了一个临界点,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遭遇瓶颈,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转型。未来5年,中国服装产业应如何走?已成为每一位中国服装企业家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