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创造的商业奇迹。
前不久《财富周刊》报道了温州永嘉县花坦农民在全国开出万家超市创造财富版图的专题,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考虑整合超市资源,进一步发挥优势。而除了类似花坦农民这样新兴的创业群外,我们也希望将目光投向那些曾经闻名全国如今渐渐被人遗忘的小商品致富现象。永嘉桥头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五一前夕,当记者再次走进桥头时,发现偌大的中国纽扣城如今已变成了桥头国际饭店。桥头经济的奇迹哪里去了?如今的桥头人又在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淘金找到自己的归宿?
记者日前偶遇一位在广州做生意的桥头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广州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早已脱离了原先的纽扣行业。而像他这样原先经营纽扣生意的桥头人有一批目前都在做国际品牌中国总代理。桥头人拿下国际品牌代理权数以千计,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成为桥头继纽扣产业之后的另一大杰作。
曾经辉煌的记忆碎片
五一前夕,记者来到了桥头镇。眼前的“中国桥头纽扣城”,除了四楼顶上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题写的字依旧,在一楼还看到几个纽扣店铺似在诉说往日辉煌留下的记忆,大部分已经转变为桥头国际饭店的经营场所。
温州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庆鹏曾在《桥头商人》一书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6000人从事塑料丝工艺编织业,在桥头风行一时。1979年春,桥头镇出现两个最早的摊贩兼营纽扣,摊主是黄岩人。那年8月,桥一村农民叶克春、叶克林自筹资金400元从黄岩进货,1980年发展有纽扣摊位30个,1986年夏纽扣交易大厦建成,摊位1030个,其中纽扣摊位700个……从此桥头经济现象引起全国关注。
1994年市场交易额达到14亿元。到1996年,在桥头商贸城对面投资6000万元的中国纽扣城开始兴建,在人们蜂拥去定店铺时,有一个老板有这样一个残酷的预言:市场总有起起落落的一天。1999年纽扣城建成投入使用后,人们预想不到和过去熙熙攘攘的市场热闹景象相比,纽扣城中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甚至有经营户用打麻将来消磨时间。
几年前,当地一些企业主提出对纽扣城进行改制。2007年元旦,桥头国际饭店落成,桥头镇党委委员胡程远解释了纽扣城改饭店的缘由:在桥头,星级饭店只有桥头饭店一家,既然纽扣市场交易日趋萧条,还不如引进竞争机制,因地制宜另谋发展。酒店落成,解决了桥头老板没地方吃住的难题,忙的时候连走廊也摆上酒席。
桥头国际饭店由20来个老板共同开办,其中就有温州长城拉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额为4000多万元。尽管在纽扣城改建饭店这个过程中争议不断,可是2007年元旦桥头国际饭店开业,正式宣告了中国纽扣城这个市场的夕阳西下。
桥头人对义乌爱恨交加
此涨彼消是一个经济怪圈。
记者日前遇到在桥头做酒店生意的一个老板,他称自己已经在桥头开了两年的酒店,可是随着桥头国际饭店的开业,现在又只好另谋出路了。同样一个道理,当义乌小商品杀出来的时候,交通和信息不占优势的桥头没有还手之力,先发的优势被规模优势淹没。
“桥头纽扣市场”开创了浙江专业市场先河,但现在,桥头纽扣大半是通过义乌销出去的。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旁的一条街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家挨一家打着桥头名号的纽扣店,从几元钱一斤到几十元一颗,形形色色的纽扣布满了整条街。永嘉纽扣商会的负责人说:早几年前,桥头纽扣市场已基本上转移到了义乌,全镇400多家纽扣厂都在这里开设销售窗口。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桥头纽扣市场状况是摊位从过去的4000多个,减少到区区数百家;成交额徘徊不前,只是偶尔有人过来买点配件什么的。
桥头镇党委委员胡程远说:桥头已经经历了从商贸到工贸的转移。他认为商业最讲究的是成本和利益,现在,桥头人也在义乌生产纽扣,可以说桥头人所经营的纽扣只是销售方式变了,而产业继续在提升。有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的桥头纽扣重点企业42家,产值7亿元;小型企业59家,产值近2亿元,个体149家,产值2000多万元;拉链和纽扣不分家,204家拉链企业的产值达到15亿元,如果加上在外地的产值和销售,有人预计近100亿元。这一组数据,意味着桥头这块牌子依然响当当。
在桥头人眼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市场:该镇纽扣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的80%以上,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纽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名副其实,在桥头生产的纽扣数量已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60%。桥头镇经贸办主任徐佰相说,生产基地在桥头这是符合规律的,因为配套齐全,桥头本地生产的优势不能动摇。2006年永嘉40家巨龙企业中,桥头就有4家;在100家明星企业中也占20家,永嘉第二经济强镇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徐佰相说:企业的规模意识和品牌意识非常好,在“长城”、“诚大”两家纽扣拉链企业的影响下,今年“方圆”、“宏辉”、“东大”都在厉兵秣马;而且“长城”、“诚大”在获得省级荣誉后,正在向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发起冲锋。
可以这么说:桥头有形的纽扣市场在萎缩,可迎接它的是无形的大市场,桥头人的兜里比以前更鼓了。所以有人说桥头人对义乌爱恨交加。目前全国200多个城市,有7000多个网点在销售桥头的纽扣。此外,欧美、东南亚、中东等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桥头纽扣的销售点。桥头人说,是产业进步推动了市场的升级换代。
从纽扣到品牌代理
是纽扣的起点,跑出了桥头人今天的成就。其实永嘉桥头还是“拉链之乡”、“眼镜之乡”、“打火机之乡”等,靠纽扣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弹棉郎”们还代理起鳄鱼、花花公子等名牌服饰,有的更做起了房地产生意,“永嘉桥头”已成为一个富有含金量的品牌。
桥头镇领导比较欣慰的是,小小的乡镇成为国际品牌代理第一镇。正如温州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庆鹏所说的:做产品不如做商品,做商品不如做品牌。世纪之交开始,桥头人在国际皮鞋和服装等领域的品牌代理生意在国内可谓独一无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专业从事国际品牌代理的企业达200多家,手头的国际品牌多达2000余个,而围绕品牌运作的桥头人多达5000人,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现为广州邦一工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桥头人叶黎明一个人拥有9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代理权,包括美国花花公子皮鞋、意大利袋鼠、法国巴黎世家女鞋等。有人说,只要你走进任意一家皮具专卖店,60%可能与叶黎明有关。
桥头经济因为纽扣被放大了,而放大的经济,我们或许应该将其称为“桥头人经济”。
桥头现象
蕴藏在老百姓身上的创业冲动和偶然遭逢的市场机会相结合,成就了桥头纽扣产业的市场神话。同时,也因为各种机缘组合,给我们留下了桥头现象遐想的空间。
单就纽扣市场而言,近年来,桥头纽扣产业同质化竞争开始突出,同业竞相压价、降低质量标准等无序竞争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约也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一些个体户应该是联合组建大企业或另谋出路的时候了。
桥头镇经贸办主任徐佰相认为,目前桥头镇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纽扣生产配套环境,纽扣的营销网络也已经遍布全国,当地纽扣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个契机加快发展。
立足于纽扣产业,将有形市场变无形市场,让桥头经济变桥头人经济,胡程远是这样描述桥头的未来的:未来几年,使桥头成为更多国际品牌代理的总部,建设国际品牌一条街或一座城,成为国际品牌的生产基地。如今,金丽温高速已经开通了,原本在桥头壬田村的数百亩地计划用于服务休闲业,将呈现崭新的现象。
桥头镇的变迁,来自于温州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先发优势。桥头的何去何从也许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不同的是,20年前的创业者两手空空,而现在的他们,则掌握着完成原始积累后的巨额资金。换句话来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