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纱线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在于提高纱线长期稳定的各项指标,并保障后道产品实现高效生产和提高布面显现的质量。产品稳定性体现在质量体系能有效控制纺纱生产的各种差异性,减少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产生的波动影响。在成纱质量控制中,新型牵伸器材的合理使用以及与工艺的优化结合,对纱线质量的稳定和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有些效果甚至超过主机设备的更新改造。
胶辊:高弹、低硬、耐磨
从发展趋势来看,优质胶辊应具有适应高速重压纺纱条件,稳定台间、锭间差异,减少时段差异上的质量波动,具备高弹性、低硬度、高耐磨、可纺性好的表面不处理、铝衬套结构的发展特点。
一是高弹性。其指标体现为瞬时动态圆整度、冲击弹性、抗弹性疲劳时效等。高弹性的特点是对纺纱系统轻加压和重加压的同时适应性。适应于较重定量半制品配置,对纤维握持力稳定性好,握持力差异小。
二是低硬度。从牵伸理论与实践分析,低硬度与中高硬度胶辊相比,握持力不匀率明显减少,以稳定可靠的牵伸,对减少牵伸过程的附加不匀率有利。ArmstrongJ463、BekolMA66T、WRC965、365等胶辊的硬度都在邵氏63度~66度之间。
近年来,国产优质胶辊与国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我公司采用WRC-965、365型号的胶辊替代部分进口J463胶辊,其抗绕性、条干质量水平都比较稳定,纺纯棉品种使用周期为4~5个月,纺包芯纱品种使用周期为2~3个月;进口紧密纺机台前档采用WRC-975型胶辊,同样能够达到较好的可纺性。 弹性和硬度在胶辊一个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高质量的胶辊应体现为从大直径到小直径的使用寿命周期内,弹性和硬度变化的最小化。目前许多企业使用国内外胶辊都采用增大胶辊直径的办法,来缩短牵伸浮游区,并加强弹性握持,有效控制纤维,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同时,直径加大后,胶辊与罗拉输出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转速降低,胶辊表面与纤维、罗拉摩擦次数减少。发热量少有利散热,可以减少绕花,延长使用寿命。但必须有效控制最小直径量,合理掌握胶辊使用的寿命周期,防止因直径放大,过分延长胶辊使用寿命周期而导致弹性硬度的波动变化,特别要防止胶辊使用寿命后期产生质量波动。
三是高耐磨及表面不处理。耐磨性及表面不处理影响纱线质量的稳定性、可纺性及使用寿命。一般3个月以内回磨还达不到高耐磨要求,4~6个月时间以上,才能达到高耐磨要求。表面不处理对可纺性有一定影响,在温湿度环境变化和原料条件变化时对表面不处理胶辊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铝衬套结构。铝衬胶辊采用盈余套差即零套差,对表面橡胶分子结构不会产生任何应力,且内层和外层的径向应力相等、弹性稳定、变形小、硬度稳定、应力分布均匀,胶辊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形变、龟裂和老化,有利于提高橡胶胶辊使用寿命,有效减少纺纱锭间质量差异。
胶圈:抗屈、高弹、光洁
从胶圈的发展趋势看,具有高耐磨、高抗屈、高弹性、低硬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发展特点。
一是高耐磨和高抗屈。胶圈运行具有较强的驱动性,下胶圈由罗拉沟槽传动,上胶圈由中铁辊传动。而下胶圈在下销前沿转折处,上胶圈在上销前沿转折,摩擦阻力要小。二是高弹性低硬度。这有利于纤维握持,使条干稳定和改善。三是平面胶圈、内花纹胶圈、内外花胶圈对减少回转速度不匀率、滑溜率差异有利。
在牵伸机构中,为实现对纤维和须条的有效控制,要求胶圈在牵伸过程中有良好的同步性,与罗拉同步运行,确保纤维有效控制,硬度适宜,弹性良好,确保胶圈组成的钳口对纤维握持控制,同时减少胶圈使用期内运行线速差异。
胶圈选型和使用虽然对条干绝对值的影响不如胶辊大,但它对质量稳定性、可纺性,如小疵点、CVb%等指标关系密切,内外层、上下圈的组合都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要求。对内外层要求做到内层耐磨和滑爽,外层具有良好弹性、抗静电和吸湿性能,上下圈搭配做到,上薄下厚,上紧下松,上软下硬。
罗拉:重材质、改进齿形
罗拉径向跳动要特别小,并要求一对罗拉镶接后同轴度精度高,使细纱牵伸前罗拉基本消除机械波,特别是8厘米机械波。从发展趋势分析,罗拉表面由平形沟槽改为斜形或箭形沟槽,沟槽断面齿形向圆弧形发展,中罗拉为菱形网状齿形,增加沟槽数和减小沟槽深度,适当增大沟槽倾角,以增加对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握持力及对胶圈传动的精确性。
国外细纱机多采用1000锭以上长车,在材质上采用特种碳素钢,经热处理后表面镀铬,前罗拉直径采用27毫米;国产细纱机普遍采用25毫米直径的罗拉,对罗拉制造质量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档纱线用于色织、针织等高档织物,对纱线机械波的要求更为严格,基波高度超过1/3的轻微机械波,对高档织物布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对罗拉要求日益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