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中国拥有1.1亿白领的强大人才储备,但中国目前正在面临全方位的人才紧缺,不仅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全面短缺,而且合格的技术工人也同样短缺。
万宝盛华发布的《中国的人才悖论》白皮书显示,中国之所以出现人才荒,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人才队伍开发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才的频繁流动——中国管理层人才的流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25%。
万宝盛华华东区人力资源总监兰刚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加快,中国人才的短缺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以金融行业为例,虽然国内银行业已经逐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但合格人才的紧缺已经捆住了这些外资银行在中国扩张的手脚。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林志民表示,自从今年4月东亚银行转制为国内法人银行后,打造人才库已经成为他最头疼的难题。
在林志民看来,高层职务可以通过外派的高级人才担任,但具体到中层的许多业务部门,则非常缺乏有经验、有能力的本土人才。
远东信评副董事长陈松兴认为,在紧缺时代,的确可以通过先从国外引进这些中层管理人才,通过他们对年轻有潜力员工的培养,在3~5年内培养出新一代本土企业的中流砥柱。
他也同样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意识到推行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人才到中国来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个人才的真空阶段“鼓”起来。
另一个重要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在于人才的频繁跳槽。在国外,一个成熟的高级经理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来培养,而在中国,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够在一家公司待到十年以上。兰刚表示,国内年轻的人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普遍缺乏远见。
兰刚同样表示,职业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至少要用五到十年作为一个单位来考虑,职业规划急于一到两年就见成效的职业规划很不现实,频繁流动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
在兰刚看来,人生有两个值得冒险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2~30岁。这时候,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开始步入社会,是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年轻是他最大的资本,他应该大胆地放手一搏。这是人生最好的时间,不要一出校门就忙着结婚,变成房奴和家奴,以至于一辈子都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个冒险年龄是40岁左右。一个人在30岁后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只要他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奋斗,一般都会在所处行业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他到40岁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和事业都相对稳定。这时候他可以考虑再作一次人生的冒险,创立自己的公司甚至尝试进入新的行业。
“当你在这个行业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时,你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即使失败了,最多回自己的根据地去,继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兰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