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集团创立于1987年,以21台缝纫机走上创业之路,历经20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28家子(分)公司,涉及高科技、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权益资产超过100亿元。旗下唯一上市公司综艺股份曾是1999年科网热时的IT龙头股,与上海梅林、海虹控股齐名,即使到今天,该股仍是一只高科技龙头股。
据综艺股份称该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为传统产业和包括软件及网络服务、芯片的设计和应用、高温超导材料等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分布在南通、北京和深圳等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战略转型,传统产业在公司业务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据07年半年报资料,软件、网络、芯片收入2.37亿元,数码城1.06亿元,后据澄清公告称”位于园区内的产业和产品”统称为“数码城”,该公司还称此披露不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意图,这让笔者感到很好笑,综艺股份还以为这是1999年科网股泡沫时代,穿着过时的时装还自以为很摩登,如今笔者一看到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转型,立即就怀疑可能存在财务陷阱,这家公司倒好,还偏要往枪口里撞。
其实笔者对这家公司早有怀疑,05年笔者发现批量的上市公司涉嫌高现金陷阱,该公司也表现为非常明显的高现金舞弊特征,06年初笔者发现该公司在05年报上动了手脚,将部分“货币现金”转至其它应收款,导致“其它应收款”在05年末余额就高达4.55亿元;到了06年年报,该公司“其它应收款”升至5.34亿元,而该公司总资产只有13.73亿元,很明显,“其它应收款”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到了07年半年报,这个数额降至4.49亿元,但就是这样,还是受到了外界质疑,于是到了07年第三季报,这个数额又降至2.55亿元。可是看报表绝对不能单纯看一个科目余额变化,一定要有系统观点,我们来分析一下该公司几年流动资产各科目变化情况,你会发现,“其它应收款”表面上下降了,可其它科目余额却上升了。
笔者07年有写过一篇文章《延长分析视窗,迅速发现资产异常》,这个技巧用在综艺股份流动资产民法也非常适用,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表几个异常:
1、流动资产2003-2007年合计数都是10亿元左右,
2、货币资金2002-2004连续三年都是4亿元左右
3、其它应收款一直在高位盘旋
4、存货一直上升,从来没有下降过
5、主营收入2004-2006年连续三年都是5亿多一些
6、净利2001-2006年连续六年一直都在0.22至0.44亿元之间徘徊
据此,笔者基本可以作出以下判断:综艺股份流动资产大都可能是泡沫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及存货大部分是虚构的,而其它应收款也实为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亦即,综艺股份10亿流动资产中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而且其主营收入及净利真实性也非常可疑。实际上。,笔者不但怀疑这家公司设计高科技陷阱,还怀疑其巨额资金流入股市,综艺股份称“其它应收款”的债务人与公司仅为纯业务合作,不存在关联关系,但笔者严重怀疑这些公司实为综艺股份的壳公司,被综艺股份所控制。
网友hgmtz 反映:“06年我们公司曾经与他们有过合作,将下面的一个酒店卖给他们,三千多万。结果超过合同付款期约一年也没有拿到钱,后来有个同事到他们公司讨帐若干此,也没有拿到钱。据我们公司总经理说,综艺集团的总经理压力非常大,主要究竟是资金极其紧张。”
笔者怀疑,综艺股份与同城臭名昭著的纵横国际2000年造假手法非常相似,纵横国际造假主要特征也是设计高科技陷阱,包装业绩并投入巨额资金炒作股票,后资金链断裂导致重大财务造假丑闻暴光。但综艺股份有一点笔者不明白的是:按理,这家公司及其大股东10年来进军高科技是失败的,而且怀疑亏损严重,而且多元化扩张也非常迅速,并且从综艺股份账面上看很明显巨额资金被抽走,但该公司至今控股股东的股权并没有质押,难道综艺集团资金很宽裕?综艺股份07年半年报被《证券市场周刊》质疑之后,还还了1亿银行贷款.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如果综艺股份这10亿资金真得流入股市,则现在这个账外资产的质量还不能判断为垃圾资产,也可能10亿已翻为20亿,就象两面针,募集资金大都流入股市,但结果依仗大牛市因祸得福,但无论如何,综艺股份目前资金是极其异常的,笔者怀疑10亿巨资流向不明,这还不考虑可能的隐瞒负债及违规担保。
附:多元化、PE及资本运作的资金链危机
夏草
股市近来风云变幻,珠三角楼市也出现拐点,笔者怀疑在这场机构(基金)与大小非泡沫博奕中,中国股市3000点不是底,甚至可能下探2000点,这是中国非理性股市的回归,这个回归必然是痛苦的,温总理已在两会上强调“2008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宏观调控带来的银根缩紧,商品、地产及股票的价值回归,这导致中国出现一场空前的资金链危机,基此背景,笔者认为2008年投资要高度关注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也就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哪些企业最有可能在这一轮的调控及泡沫破裂中资金链断裂?笔者认为,一是行业景气,要高度关注企业所在的行业景气度,特别在行业景气度突变的行业,如能源、地产、金融等,还有一些一直以来不景气行业,如纺织、化纤、服装等;二是客户业务与商品、地产、金融泡沫的关联度,要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巨额亏损为案例分析商品、地产、金融泡沫破裂之后给客户资金链带来的冲击;三是高度关注客户及其大股东的多元化及资本运作,实践表明,资本运作是乘法,牛市时会赠得盆满钵满,熊市时会血本无归,多元化成功主要依赖于商品、地产、金融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大部分多元化的实践会被证明是失败的,所以多元化及资本运作的生命线是时期。如果是泡沫高峰进行多元化或PE投资,则在这一轮调整中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对多元化及资本运作的分析。
07年底,笔者推出一个上市公司十大报表粉饰排行榜,前三名分别为鄂尔多斯、亿利科技及东盛科技;今年年初,笔者发现江苏阳光也存在巨额的财务窟窿。最近,笔者通过这四家公司研究发现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审计师及监管者发现更多涉嫌财务舞弊的公司。
笔者发现这四家公司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是民营企业,第二是上市公司主业挣扎在盈亏边缘,第三是大股东多元化扩张。这四家公司大股东一直在进行多元化扩张,鄂尔多斯大股东大举进军电治及煤化工产业,亿利科技大股东进军煤化工,东盛科技大股东此前资本运作频繁,到处收购企业;而江苏阳光大股东也进行多元化扩张,包括金融、地产、园林、制药等等
不管是多元化扩张或是资本扩张,都需要资金支持;而一般在集团中,上市公司是优质资产,银行也偏好贷款给上市公司,于是上市公司成为集团(大股东)融资平台,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业绩平平的背后账面存在巨额的营运资金,不管是何种方式存在。想一想就明白,鄂尔多斯、亿利科技这几年大股东产业扩张的资金来自哪里?除了上市公司,难道还有其它地方?
这样给了我们一个审计分析思维:关注大股东。在传统的审计理念中,审计对象是不可以延伸到大股东的,但是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原来就是一体的,只审上市公司不关注大股东会使审计盲人摸象之感。
我们不是要对大股东进行审计,而是根据一些公开的信息对大股东的业务作一些基本分析,分析大股东的现金流,判断它是否有可能从上市公司这里抽走资金。首先要判断大股东除了上市公司以外的其它资产本身是否有很好的造血能力,亦即大股东的自有资金实力;其次判断大股东融资能力;最后从上市公司报表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隐瞒负债、虚增资产等形式隐瞒占资。
近几年,一些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转型,依托前几年楼市、股市火热行情,不少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或大股东转型地产、金融赚得盆满钵满,最典型的是雅戈尔,可是要小心可能也有不成功的转型,笔者怀疑凯诺科技转型可能就不成功, 2007年12年11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
第一大股东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日前与第二大股东江阴第三精毛纺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托管及禁售期届满后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海澜集团自该协议生效后20天内,不可撤销地将持有的凯诺科技4141390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81%)股份权益通过质押的形式托管给三精纺,并协助三精纺代为行使除股份处置权以外的其他所有股东权利。该等股份限售期届满后,海澜集团应不可撤销地立即将全部托管股份转让给三精纺。公司今日披露的相关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海澜集团此举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自身主业,减少对凯诺科技的影响。在股权托管之前,凯诺科技的控股股东为海澜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周建平先生,本次权益变动之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江阴市新桥镇人民政府。
海澜集团出让凯诺科技控制权令人困惑,凯诺科技是海澜集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具有举足轻重影响,这么好的资产突然转让给他人或许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海澜集团资金链碰到麻烦。海澜集团重金打造的“海澜之家”怀疑是赔本赚吆喝,男人那里有空且有兴趣去逛“海澜之家”?与PPG网络经营模式背道而驰,如今还以这种门店销售服装显得有点落伍,如今这个年代,去做这些事情显得吃力不讨好,笔者怀疑“海澜之家”潜亏巨大,而凯诺科技账面上10个亿的现金一动不动,严重怀疑转让控股权真实目的是江阴市新桥镇人民政府接手烫山芋,为海澜集团填补巨额的财务窟窿,否则有可能引发类似江苏中达及申龙的资金链断裂危机。但是,笔者怀疑自己判断也有问题,如果一个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可能整天在央视上播放“海澜之家”广告,那也是有几千万元的广告费。
如果笔者的推理是可以借鉴的,实际上不少纺织类上市公司有这种嫌疑;当然,也可以类推到其它行业,还可以类推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笔者以前揭发的金花集团、亿阳集团、天香集团、银河集团、海王集团、升汇集团、北生集团、禾嘉集团、神龙集团、丰原集团等等都是典型的案例,实际上,笔者目前怀疑江苏不少民营上市公司都涉嫌类似欺诈,如综艺集团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实际上,如果发现大股东穷得要死,上市公司富的发油,这样的上市公司大都有问题。所以,投资者炒股往往要看大股东的实力,道理也在这里,因为中国目前公司治理不完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仍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一股独大的现象仍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全局观点分析上市公司,那是投资策略上就犯了错误,后面的价值分析可能都是形而上,没有实际意义。古云:有其父必有其子,观其父了子行,所以上市公司投资要密切关注大股东(最终控制人)的基本情况,如股权结构、高管、业务模式等等,这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重要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