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几次经济衰退中,都是科技力量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但这次则完全不同。
1970 年代微芯片帮助经济复苏。1980 年代个人电脑释放一轮消费者和商业消费高潮。1990 年代,当经济最黯淡的时候,因特网刺激经济发展,催生很多新公司,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
即使 2001年大量 dot-com 公司崩溃,但依然有些人重头做起,利用网络搜索赚钱(Google 现在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 2 万)。
但是,经济学家和高层人士深信,这一次,高科技也无法帮助美国走出困境。高科技公司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对于目前的状况也束手无策。即使最先进的技术,也拿不出什么高招。美国人花在新鲜小玩意方面的钱也在减少。
硅谷的一位高科技专家说,下一轮高科技大发展的日子绝不会是在明天。
如果从经济角度看今天的极度黯淡的话,那么,1970 年美国的感觉也是非常糟糕。当时加州已经病入膏肓,1971年一个所谓的因特公司(INTC) 创造出第一个微软处理器。到1987 年,因特公司已经雇用 15,000 员工,创造 4400 万美元利润,并且激发出无数创业公司。
此后,每10年,都有重大的高科技突破,造就几百亿美元的产业。IBM 拥抱个人电脑。微软(MSFT)固守其运行系统软件。网络催生出雅虎,eBay, 亚马逊(Amazon),以及其他几十亿美元的互联网络公司。
这些公司不仅仅为工程师们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他们还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节省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刺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去年,美国信息技术消费对 GDP 的贡献率提高到 7%,相比之下,1987 年仅仅为 0.5%。
在经历了几乎 30 年的持续增长之后,2009年,高科技消费对 GDP 的贡献率预期下降。下一代新生事物,因特网服务虽然前途无量,但它们不可能像实体那样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或者一夜之间产生几十亿的新收入。
风险投资者对与创业的态度开始转为谨慎,捐赠者和机构投资者,都在回收他们的风险投资。同时,风险基金也不像以前那样贸然投资。1998年,风险投资者向 1,930 家科技公司注入 141 亿美元,其中 50 家公司是公共事业机构,他们收回 27 亿美元。去年,风险基金向同样数量的公司投入同样数额的资金,其中有两家是公共事业机构,他们仅仅拿回 2.49 亿美元回报。
一位业内专家说,唯一的回到游戏中的方法是寻找到一个游戏变法者,基础技术将改变现有信息技术结构。但是变法者在哪里呢?
许多思维超前的风险机构前几年都不再强调技术信息,而是青睐于某个正在植根的工业,如清洁技术。联邦政府的刺激计划可能为企业家们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寻找新的能源,例如太阳能。但这些理念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且相对它们的计算机前辈来说,拿回回报的时间更长。
当然,不是人人反对大的高科技理念,高科技理念依然具备潜力。的确,当前,传统智慧说,创新已经死亡,现在是应该是重新审视帕罗奥多(Palo Alto)车间的时候。但 IHS 环球洞察资深经济师卢克提莱提醒我们:“当个人电脑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时,曾经有些人很坚决地说,即便如此,个人电脑能有多大的市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