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春天的盛会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以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大会报告中,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他们带来了各地扩内需、促增长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带来了直面危机、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力量。 这信心,这力量,在代表委员中传递,在会场内外积聚…… 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发展的信心不能垮,前进的步伐不能停 半年多过去后,人们真切感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的确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 ——融资担保难题加剧,经营压力增大,使许多中小企业感到了市场的寒冷与严酷。 ——加快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已经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选择。 ——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大量出口企业将市场重点转向国内的同时,国外企业也纷纷盯紧中国。 “但是,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能垮下来,前进的步伐不能停下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表示。 政府的果断决策和迅速行动,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信心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心经济。政府需要信心,市场需要信心,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信心,每一个人都需要信心。 事实上,正是基于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中央迅速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自去年底以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福建福清核电站等一批投资千亿元规模的重大项目集中上马。仅今年安排的6000亿元铁路投资,就可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政府的紧急行动和从容应对,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给全国人民带来信心和力量。”中国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说。 今年1月份,服装出口同比增长5.7%,鞋类出口增长10.6%,箱包出口增长8.3%…… 作为“经济的先行官”,全国发电量今年2月扭转了连续5个月的下滑态势,转为增长6%左右。 政府的果断决策和迅速行动,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信心。 用信心创造的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经验证明,外部形势严峻,会对发展产生“倒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同时意味着机会。 “我们3月份拿的6万台订单中,有超过1万台是新产品。”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大开说,公司推出节省燃料的多挡位变速器,应用在中吨位的卡车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变化的背后,蕴含的是奋力开拓,转危为机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来自巨大的潜力,信心来自奋进的力量 市场容量大,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旺盛,愿望强烈,是信心的重要来源之所在。 目前,商业零售、餐饮、文化、网络动漫正持续成为消费热点;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也逐渐走出市场低迷的局面。 信心还来自中国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与土壤。 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较上年增长30.6%,“稳健运行且富于活力的中国银行业是经济的后盾。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做到独善其身,但却做到了独树一帜。”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自信地说。 “信心来自我们特有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来自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侯雄飞代表说,抗击汶川大地震的胜利告诉我们,信心和力量往往彰显在最困难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经济发展经历过无数波折起伏,但经过每一次困难,能迎来新一次跨越发展,靠的就是愈挫愈奋、愈挫愈勇、战胜困难、从不言弃的坚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