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台湾客户所下订单已经占到公司总量的30%。”泉州海都轻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治仁表示,随着“海西”相关政策的出台,泉台两地的包袋企业迎来了更多合作机会。
据悉,目前不少台湾箱包订单悄然转移到泉州,两地包袋产业的对接正在提速。
三次转移
台湾包袋业看上泉州
黄治仁是位在泉台商,他在泉台两地的包袋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对两地的产业状况了解颇深。据其介绍,台湾箱包产业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外销为主。1980年,台湾箱包行业进行转移,部分企业前往菲律宾、泰国等地设立办事处或加工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1985年,台湾箱包行业将目光转向东莞和深圳两地,一批台湾大型箱包企业如广德、巨辉、哲荣也陆续在东莞、深圳设立工厂。
“目前,广东一些台资包袋厂的老板又将目光投向了泉州,泉州包袋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很大的优势,也适合台商进行产业转移。”黄治仁说,目前已有5个台湾客户下单给他们厂,台湾客商正逐渐成为他们公司的主要客户群。泉州企业承接到来自台湾的加工订单,这样的案例正逐渐增加,未来两地的合作空间被看好。
对此,泉州包袋同业商会秘书长陈章龙表示,台湾企业或大陆台资箱包企业与国际上如ADIDAS、NIKE等世界知名品牌合作由来已久,许多台湾箱包企业在海外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可以直接接单或进行产品营销,其订单源十分充足,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原本与台湾企业合作的广东箱包厂倒闭,越来越多的台湾订单因此转移到泉州来。
提升产业
引入高端原辅料企业
“台湾有多家能研发高档原辅材料的生产企业,如能引进台湾原辅料企业入驻泉州,使其成为泉州包袋产业链上的一环,不但可降低从台湾进口原辅料的成本,也可以提升泉州包袋业的档次。”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耿耿说,通过加快泉州“海峡箱包物流商城”项目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台湾原辅材料供应商来泉经营。
黄治仁表示,如果能由泉州包袋同业商会牵头,邀请台湾手袋输出公会等行业协会以组团的形式来泉考察,相信能产生较大效果。台湾手袋业输出公会的成员多数在广东设厂,但受经济危机冲击及广东当地政策调整的影响,众多台资企业纷纷需求转移,组团来泉考察对他们而言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陈章龙认为,除了邀请台湾公会牵头组织企业来泉考察外,泉州包袋界人士也可以到广东东莞等地的大型台资包袋厂进行考察。
管理经验
可借鉴不能一味复制
“台湾包袋同行在生产管理、品牌经营等许多方面都值得泉州企业去借鉴和学习。”黄治仁说,以他们工厂目前接到的台湾订单为例,台湾客户从样品确认、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对细节都要求严格,在生产环节,台湾客户会派人直接驻厂。虽然台湾包袋其主要客户群以欧美为主,与泉州企业的出口市场有所重合,但由于他们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运营体系,在国际上更具竞争优势。
我市一包袋企业负责人称,此前他们一直使用“大流水”的包袋生产方式,后来引进了台湾一些包袋企业使用的“小流水”生产方式,大幅提升了效率。传统的“大流水”,是先将所有半成品生产出来,再统一加工成成品,导致在后期包装时,成品包堆积如山。而“小流水”是先确定当天的生产量,这些包先进行半成品生产,在第二天加工成成品并进行包装等后续环节,因而以往堆积如山的场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陈章龙建议,泉州包袋企业在学习台湾同行的经验时,不能一味复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取其可取之处,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和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