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中国制革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增速下滑、资金环境趋紧、生产要素价格提高、金融海啸等种种不利情况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革行业,从上游的原料商,到中游的生产商,再到下游的贸易商,处在制革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处于停产甚至倒闭的边缘。
自杀还是等死?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全球畅销书,诠释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变是唯一的不变。
在种种危机下,珠三角的中小型制革企业该如何应变去面对这一生死命题?
变革才是硬道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去年以来,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企业逐步减少了接单数量,降低生产规模。制革、制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机械电子等传统大宗产品出口大幅回落或下降。仅以深圳为例,箱包鞋帽出口增长3.9%,比上年回落16.2%;家具及零件出口增长16.3%,同比回落23.7%;服装纺织品出口下降14.5%。
据广东鞋业厂商会副秘书长杨叶林介绍,以鞋类出口为例,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利润下降;国内CPI上涨又引发原料成本上涨。“有国外订单都不敢接了,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双重影响下,行业洗牌正在加剧。
另外,考虑到环保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希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出珠三角,比如家具制造、皮革加工、小五金制造、服装鞋帽生产等八大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去年开始,就有一批制革企业陆续搬迁或关闭,制革企业的处境非常不妙。“双转”(转移和转型)思路成为目前制革类企业应对“寒冬”的普遍做法。
转移是将不堪重负的生产基地移到别处。杨叶林表示,以东莞、深圳为例,过去的工厂聚集地正逐渐变成城市中心,运营成本自然上升。杨叶林建议这些企业去广东西部和北部发展。
在转型方面,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要走中高端产品路线,控制规模,300人~500人的工厂是最合适的;二是企业要改变经营思路,主动出击,寻找大品牌合作,降低风险;三是由外贸转做内销打自己的品牌。
“落后的生产力,必将被市场淘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高调批评倒闭的中小企业,他认为面对经济困难关键要有信心,政府不能挽救落后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企业不能靠政府,要采取自救措施,而要自救,就要用科学技术武装力量。
实际上,加快科技创新,不仅是困境下应对危机、化解风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更是推动制革产业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力量,也将是广东制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危机中如何变革?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从2008年三季度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降低存贷款利率,3年里投资4万亿启动内需等。
政府启动了应对经济危机的计划,而企业作为独立自主的主体,更应该肩挑创新自救的责任。有专家建议,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开辟潜在市场,同时扩大内需。而以国内为主要市场的企业要在技术和设计上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由此,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皮革行业要顶住当前挑战,积极应对,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做强做大自身品牌将成为广东皮革行业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比如皮革皮具之都狮岭,30年成就区域经济品牌。狮岭皮革皮具产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枚,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枚和数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同时,集体商标“狮岭皮具”在有效的宣传和推广下,在行业内也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此外,相关专家还介绍说,皮革企业如果没有抓住当前机遇,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创立自主品牌,必然会在产业转移中失去发展的机遇。广东皮革业当前的品牌战略正处于品牌发展阶段,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促进国内市场增长,将成为皮革行业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制革业目前的障碍和困扰未尝不是中国制革行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大好时机,市场的有限容量决定了优胜劣汰是企业发展永远不变的规律,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合理的竞争过程。因此,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将会面临市场重新洗牌的危机。相信通过这一轮调整,行业发展将更规范更有活力。
科技创新筑就转型之路
全球金融海啸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产业全面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广东制革行业要靠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行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提高科学技术与自主品牌的贡献率。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没有人才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制革企业应十分重视专业人才的储备,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引进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大量高素质的皮革皮具、化工、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皮革产业实习并扎根下来创业。
企业要积极与相关院校合作,培训生产一线的熟练工人、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积极培训设计研发和技能技术等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将让更多的企业在寒冬中看到希望,增加战胜严寒的信心和勇气,并对未来广东制革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