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明
五一去参加了世博会,就如同看到一场营销大战,57家赞助商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盛事中提升自己的形象,实现品牌突围。看到这一片繁荣,突然心中感慨,便将本期专题定为“盛会经济”。刚报选题时,就有编辑质疑:“难道这期的主题是做给一线品牌看的吗?”其实不是的,我想提出来的,是一个‘借势’的观点。 诚然,大型的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等的确引人眼球,如能冠名赞助,那自然是借势借得十足。但是,这些活动的赞助费用往往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镜花水月,但是,我们的企业主们必须注意,盛会当前,并非赞助商才有机遇! 例如,锐步是亚特兰大奥运会鞋类供应商,但是,人们却错误地把耐克当作了供应商。为什么呢?原来当时,耐克在奥林匹克城和公园附近设立了耐克体验中心,举行观众免费参与的体验活动,更关键的是,耐克大批量地向观众派发了印有耐克标志的门票挂绳。当人们戴着印有耐克标志的挂绳出现在比赛场馆时,耐克的目的也就自然实现了。2002年世界杯期间,耐克故伎重演,在阿迪达斯获得世界杯赞助商后,通过举办5人制足球赛,配合大量广告投放,再一次喧宾夺主。事后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70%的被调查者竟认为耐克才是赛事的官方赞助商。 再如,李宁尽管在家门口错失北京奥运赞助商的良机,但是,李宁依然充分利用了2008这个大好时机:董事长李宁为奥运开幕式点燃圣火,赞助中国乒乓球、体操、跳水和射击等热门夺金队,赞助了西班牙奥运代表团等等,既提升了品牌形象,也提升了营销业绩。此外,李宁还联手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为射击、乒乓球、跳水及体操四支中国国家队在2008年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的所在家乡,捐建一所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将借势奥运演绎到了极致。 所以,对于对于世博、奥运、亚运这类的盛会,企业主们一定要使自身品牌与其紧密相联,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这类大事件,本身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只要借势策略有效,就能引起关注、引发互动参与,这比搞一些常规的促销、路秀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另外,如果能和这类盛会关联在一起,就能够树立起在行业内至少区域内领先的大品牌形象,这是一般的广告所难以达成的价值。再者,借势这类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行为,对社会公共事业是一种良性促进,从一个角度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虽然难以成为这类大活动的官方赞助商,但只要用心,总是能找到婉转的“搭车”方式,甚至只要运作得当,借势效果不亚于赞助商。比如说品牌可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协助其开展本地的宣传活动,或者赞助本地参与活动的团队等等。 借势营销关键是整合资源。即依托某种“势”的传播平台,调动消费者、媒体、市场及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协同作战,形成市场的整体冲击力,实现品牌价值与产品销售的双提升。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善用两大手段——战略性传播整合与战术性活动整合,二者相辅相成让人在记住盛会的同时,也记住了自身品牌。 很多国外企业都将借势营销作为长期战略。比如耐克等,一直以来只赞助体育活动;他们把借势营销视作低成本的营销传播手段,不会只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采用,他们更能系统化的整合利用各种手段,并能有机地配合和互补,他们在进行借势营销时,总是从战略层面上考虑长期性、相关性、领导性原则,注重产品与“势”的关联度,因为借势营销中存在不少盲目跟风的现象,仅凭事件的高关注度就积极地投身其中,不管产品与“势”能否搭上关系,就将二者硬拉到一起,最终反而受到大家的置疑,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 如今,借势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叩响成功之门的捷径,在商品过剩的时代,好酒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历史。好酒如何走出长长的巷子,就不得不借势、造势,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