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欧美市场持续疲软,针对华商的反倾销案件频频发生,国内原材价格暴涨,人工成本飙升,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又做出加息的决定,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重重压力,鞋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有业内人士称,中小鞋企与其被迫出局,不如主动转型。
困境一:央行加息,通胀压力剧增-
近期,在经济领域有两个大的事件发生,一是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种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二是央行决定从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十二五”着眼全局,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面都造成深远影响,但其具体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央行加息的政策已经出台,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经济领域掀起阵阵波澜。广大中小鞋企本来便有资金短缺的问题,央行此举无疑使中小鞋企陷入多面夹击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当前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都可能影响通胀预期。来自广州、温州、泉州、晋江、程度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外销企业和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小企业纷纷表示央行加息与人民币升值相伴而来,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压缩。
这次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而汇率一旦升值,对于纺织、制鞋业的影响会很大。一般加工贸易的企业毛利率普遍比较低,如果汇率有波动,首先就会增加成本,不但如此,多数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升高,融资渠道受到影响,加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很多民营企业将面临多重考验,甚至有些企业就此被“淘汰”。
“仅凭做实业的微薄利润难以支撑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温州当地一名鞋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个转型升级中的企业亦是步履维艰。”“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在最近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甚至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加息造成鞋企利润下降或将导致整个产业的集体出走。
困境二:外贸疲软,人民币升值之痛
刚刚过去的10月汇率再次成为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争相贬值本国货币,美国就汇率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日本出手干预本国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20国财长会议无不涉“汇”;各国政要、金融高管不时提及“货币战争”。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甚至在全球的“压力”下创出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的出口回暖给了许多鞋厂信心,可还没等鞋厂老板笑出声来,汇率开始突破6.7,并且还在一路飙升,这实在是和老板们开了个大玩笑。从大趋势来看,出口回暖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欧美正好找到借口,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
目前,大部分外销鞋厂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就会让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约50%。以一个100万美元的订单为例,如果签合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8,2个月后,汇率为1:6.6,差价0.2元人民币,利润一下子就减少了20万人民币。而这样一笔订单,其总利润也不过三四十万人民币左右。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出口企业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4%以下。然而,更严峻的是,在未来一年,国内(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最低工人工资将增长一倍。如果这些都成为现实,那么,80%以上的外销鞋厂倒闭将不是杞人忧天了。
“影响最大的是纺织、鞋帽这些出口金额大,但利润率很低的行业。”据一位长期从事出口的人士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除了带来价格成本增加,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外,还会直接带来利润上的损失。目前机电行业整体利润率在8%—10%,对于人民币升值影响还可以消化,但不少利润率较低的纺织、鞋业出口,将因外汇剧烈上升,损失近半利润。
温州嘉誉皮鞋出口企业总经理李嘉告诉记者,上个月企业刚与一个美国客户签了一批订单,3个月内交付。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现在如果马上交货的话,企业可能分文不挣,无奈公司就一直拖着,希望等到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落时。
虽然推迟交货可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人民币继续保持升值,那么企业越等也就意味着赔得越多。如果不想“等死”,企业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提价。身处国际代工链条的末端,挤在层层压榨之下,提价谈何容易,但想不赔钱就必须提。
温州市五金商会秘书长李国荣表示,对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企业的应对措施与其规模有关系,大企业会有具体预案,而小企业则很被动,只能“随行就市”。出口企业对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户,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订单,可按原先的价格,发挥规模效应可以相对压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假如只是需要一两千件的小订单,则提价5%左右。另外,尽量向老客户推荐新研发的产品,对于新款价格提到10%左右,欧美客户也还是能接受。但是对于新客户,则一律提价。
同样,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上,多家参展鞋企亦同样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工人短缺的叠加因素,使得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而被迫的提价之举,也使得部分客户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郑建国告诉记者,该协会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调查,在近70家调查企业中,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利润影响在500万元以上者,占比高达20%。加强内控管理和适当提价,成为各企业的可能应对之策。
据生产凉鞋拖鞋的小型企业广东潮州圣泽公司老板郑斌介绍,8月份,他们接了南美一个6万双皮鞋的生产订单,以银行60天的信用证为结算手续。而近几月人民币的上涨,令公司损失了8万元利润。而厚街本地一家童鞋企业,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150万双童鞋,但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由于皮鞋加工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想随人民币升值而提高报价,普遍受到了客商的抱怨。因为担心外国客商流失,很多企业不敢提价或提价幅度很小。而广州蓓美公司一个几十万双鞋的订单,因人民币升值使得每双鞋跌价1元,几十万元的利润转眼泡汤。
人民币升值暴露了中国出口鞋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丧失,但也成了倒逼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出口鞋企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条件。因此,对于出口型鞋企而言,未来如何通过提高产品含金量来提高利润空间将是重点课题,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非常重要。
困境三:招工困难,产业转移路难走
据美国鞋业批发与零售商协会对中国生产商会员的一份调查统计披露,88%的受访者觉得中国正在经历劳动力短缺,93%的受访者指出劳动力短缺已经造成生产力下降,62%的受访者将在今年面临最低工资增加16-20%。
受访者提到的劳动力短缺源自六大原因:1、工人现在宁愿转至高科技行业,零售,酒店和餐饮的更高工资职位;2、工人的整体性质已经改变,新一代工人;3、独生子女政策;4、工人可在离其家乡较近的工厂工作赚取相同的工资;5、加班过多;6、中国内部基建项目正在创造工作岗位。
目前处于劳资关系的转折点:劳工短缺,年轻工人高流失率;要求提高基本工资,足够的福利待遇,合法的加班费;要求好的工作环境,富有竞争力的居住条件;执行更严格的劳动法规;工人抗议和罢工。
以桐乡鞋业的用工荒为例,可以折射出整个制造业招工难的境况。
“今年可能是桐乡鞋业用工最艰难的一年!”,桐乡市石门鞋业协会会长、圣丹丽鞋业总经理钟洪兴一脸笑容但又无奈地对笔者说,“这两年,随着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及品味的提升,桐乡鞋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现在来桐乡订货的客人很多”。
这些新开的小厂为了抢工人,给工人开出的年薪已经攀升至4万元,个别工厂甚至达到5万元,不仅如此,今年下半年的用工价格已经涨到了2.5万~2.7万元,抢工潮搞得整个桐乡鞋业人心惶惶。为此,不少大中型企业的老板感到很苦恼,前两年本地出现了一些小厂他们并不担忧,因为当时鞋厂并不缺工人,而且这些小厂多数是在春节过后开工的,所以除了可能提升工价以外,别的方面影响并不大,再加上当时小厂生产不稳定,工资没有保障,所以工人还是愿意到大厂工作。但是,由于最近开工的小厂赶上了下半年的生产旺季,也是大型鞋厂招工的关键时期,他们高薪抢工人的做法给当地大中型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因为工人在小厂做多做少一年都能拿那么多钱,而大厂由于订单多,生产忙,早上7:30上班,中午11点下班,一天要工作8个~10个小时,如果加班,甚至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而一年到头和在小厂拿到的钱差不多。更何况小厂由于订单、生产不稳定,工人少,在时间上工人可以自由分配,做起来自由又轻松,换作是谁都会心有所动,所以这怪不得工人。目前这种情况,老板们担忧的问题是:受本地小厂包工的影响,大中型企业的工人心态也开始摇摆不定,员工难以管理。
在走访中,一些品牌鞋企的老板普遍反映:由于是做自主品牌,所以企业近两年在产品质量上一直抓得比较紧,但是现在企业抓产品质量却变得很难,因为一旦你要抓质量,工人就会说,在别的厂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你再坚持抓质量的话,工人就会走人。因为现在每个厂都缺工人,对于他们来说,另起炉灶很容易,所以老板也不敢过于“得罪”工人。
面对当前工人难招、工价太高、工人难管理的现状,一些办厂多年且品牌经营得比较好的企业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发展思路,如卓怡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加大对员工的回报;圣丹丽、芭妮在坚持自主品牌进商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工人的待遇;芬妮丝的苏老板力求公司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苏老板说:“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招多少工人?如何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包工工价多少?工人如何管理比较好?天气热不能加班,订单又太多怎么办?这些事情太繁琐,做起来也太累了。如果将来自己只负责打版、开发,把好质量关,生产让其它工厂来做,使公司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那做起来就轻松多了!”
美国鞋业批发与零售商协会的调查还显示,劳动力短缺招致86%的企业正在遭受交货延迟;对于那些交货延迟的鞋企,57%的客户取消部分订单并接受部分交货延迟;21%的客户只有在取得折扣后接受交货延迟;14%在没有处罚的情况下接受交货延迟。
当问及这些受访者正在采取哪些措施以解决该劳动力短缺问题,他们回复称:拒绝订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使用分包商或附属工厂;允许更多加班工作
鉴于目前的挑战,一场大型的采购“混战”正在进行以决定哪些国家将向美国消费者供应鞋类:中国国内、印尼、越南、印度、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
困境四:成本飙升,鞋企利润锐减
据了解,由于鞋面革、鞋化、鞋底等制鞋原材料价格上涨(大约上涨5%~10%),再加上近期桐乡新开工百余家小型鞋厂,为了哄抢工人,工价在不断攀升,与往年同期相比,工人工资上涨了近20%,大大增加了制鞋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与原材料及工人工资大幅上涨相比,成品鞋的出厂价格却很难得到提升。
据有关厂家透露,目前桐乡矮腰棉鞋的出厂价格在120元左右,半皮半革的长统靴出厂价在150元左右,全皮女靴的出厂价格在200元以上,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上涨的空间很小。虽然部分产品迫于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价格稍有上涨,但是利润仍然微薄。
东莞市海贝鞋业财务副总经理章桔透露,“目前海贝做的是高端鞋产品,行业利润一般在10%左右。而近3个月以来,人民币升值约达3%,对企业利润构成很大压力。虽然海贝鞋业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尽量控制成本挖掘利润,但由于皮革、五金等原材料国内采购成本普遍上涨了20%,最后的总收入依然会减少3%左右。”
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亦给海贝鞋业的利润空间上了“紧箍咒”。海贝生产的鞋子,原料都是从南美等地区进口的真皮材料,目前其价格已从前期的每平方英尺7.5美元上涨到10.5美元,涨幅高达40%,而海贝的产品报价只上涨了7%左右。
而人工成本的上涨,也是比较重大的影响因素。生产厂长任坚定透露,目前海贝鞋业的人均工资已经从原来的1000多元上涨到了现在的2000多元。而今年6月份以来,东莞的企业工资就有过大约三四次上调,平均上涨了200元左右。
如果企业管理得好,利润还是有内部空间可挖的。”海贝鞋业副总经理章桔说。她坦言,原材料浪费、工人怠工、生产组织不力和效率低下,造成了公司成本浪费和人工产能下降。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空间,海贝鞋业改变了工人薪酬考核与发放制度,将原来的计时制度改为计件制度,规范员工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在汇率风险上,与客商、银行各方约定汇兑损失分担,并尝试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供货商协商,努力压减成本,至少不让成本上升。
东莞市外经贸局一位官员对记者称,政府也在鼓励出口企业转内销,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客户。建议企业谨慎对待长单、大单,防范汇兑风险。在原材料采购上,减少国内采购。
与部分企业修炼“内功”相比,更多的企业还是通过提价来对冲部分损失。记者采访多家参展企业了解到,今年东莞秋季鞋展多数企业报价比今年5月春季鞋展高出一到两成。然而,因有客户流失隐忧,谨慎提价后的出口企业究竟能撑到何时,尚难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