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皮革行业稳固地确立了世界皮革大国的地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这得益于中国皮革行业产业链完整,生产规模大,拥有高素质较低成本的劳动力,可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要求产品的优势;更得益于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皮革行业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依托了国际皮革行业之间广泛的技贸交流与合作。”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女士在2010年8月31日于上海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强调,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皮革行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具体到皮革行业,我们认为皮革产业链既指从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关联度高的上下游关系;同时也包括各个子行业本身“六加一”各个环节的关系,即从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以及生产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 环节) 输送产品或服务, 下游( 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前者,张淑华理事长在会上还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皮革行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两翼,皮革制品是动力,上下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联动效应,推动皮革产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总结分析皮革产业链上下游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探索高效整合和不断完善之策,努力寻求和实现新的增长点,这无疑是“十二五”时期皮革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
制革是基础
制革是皮革产业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制革在整个皮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产业布局看,集中生产是制革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皮革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十二五”时期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5-8个比较成熟完善的制革集中生产基地,制革产业转移将从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转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特点。
从企业规模看,“十二五”时期将形成一批在研发、技术、市场、时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大型制革企业集团,引领制革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制革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还会出现一批与大型制革企业相配套或者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相辅相承,协调发展。预计大中型制革企业占规模以上制革企业的数量将由目前的10.6%提高到15%,工业总产值将由目前的45%提高到55%以上。
从产品结构看, 按照消费市场需求趋势,环保生态制革产品将占主导位置;从品种上看,仍将以鞋面革为主导产品,服装革、家具革、箱包革和汽车座垫革上升空间较大。“十二五”时期高端产品将逐年提高,预计占20%,中端产品占50%以上。
从市场趋势看,“十二五”时期成品革仍将以国内市场为主,绝大部分将加工成皮革制品后出口。由于环境和资源因素,制革产量将维持现有水平,但产品附加值将不断提升。
科技是灵魂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皮革行业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行业,把废弃的动物皮张变成光鲜亮丽的皮革,最终制成各种时尚的皮革制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的灵魂。
在整个皮革产业链中,制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科技依赖程度也较高。
“十二五”时期,制革行业的提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这不是某个环节的技术问题,而是要体现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其中皮革化工和皮革机械的进步对制革清洁技术进步、新产品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污染治理技术,特别是氨氮、总氮的处理技术是重点;三是充分利用原料皮资源,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薄层皮、水洗皮、装饰皮等。
制鞋、皮衣、皮件、裘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更加注重使用的环保绿色化料、高效节能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的研究和推广;开始探索产品舒适性、功能性研究及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两翼
皮革机械和皮革化工作为皮革行业发展的“两翼”,在过去三十多年创造世界皮革大国的进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更加注重环保、科技、效率,努力实现皮革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等配套行业的创新和提升,对于整个皮革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等配套行业要质量、要效率、要环保、要效益,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因此“十二五”
时期, 皮革机械、皮革化工及鞋革材料、五金配件等配套行业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论对国内企业,还是对国外企业,都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皮革制品是动力
我国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33亿元,利税总额454亿元,全行业出口总额402.3亿美元,进口总额45.7亿美元。其中,制鞋、皮衣、皮件、裘皮服装等皮革制品占90%以上,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产业布局看, 随着劳动力及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十二五”时期皮革制品行业将出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西部、北部渐进式梯度转移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将向研发、设计、信息、营销中心转变,而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环节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新老产业基地差异化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接通、延伸和互动的新格局。
从企业规模看, “ 十二五” 时期规模以上企业将进一步增多,借助于市场、品牌、资本运作将形成一批在研发、技术、市场、时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还会出现一批与大型企业相配套或者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相辅相承,协调发展。
从产品结构看, “ 十二五” 时期将进一步增加皮革制品的品牌、设计、时尚和文化的附加值,注重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逐步提升高端产品比例,中高端产品将逐年提高,预计占10%-20%,中端产品占50%左右。
从市场趋势看,“十二五”时期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皮革制品,随着中国各项成本要素的上升,出口产品结构将会有很大调整,出口总量占70%的局面将会逐步下降,但仍将以出口市场为主。国际市场方面,传统的美欧日市场出口增长空间不大,东南亚、拉丁美洲、东欧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将会有较大增长。有条件的企业将在境外投资设厂,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设立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并开始深入到国外终端市场。附加值较高的自主品牌出口会有所增加,行业出口竞争优势仍将持续。内销市场方面,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带来农民转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城市消费向高品质化发展;三是网络销售带来新的利润空间。大型百货商店不会有太多增长,专卖店、超市、大卖场等发展空间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