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制鞋行业,进出口告别“双位数增长”时代,全部跌至10%以下。此前,皮具行业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经济低迷之际,成本上升、出口订单下降、贸易摩擦、商业模式受制等多重因素“泰山压顶”。“这种大环境下,3-5年能生存下来的民族品牌才有希望。”极地品牌总监郭伟松表示。
据悉,2012年11月30日在广州海心沙举行的“2012中国皮具时尚盛典”以“创意中国·创造未来”为主题,着眼于“推动中国从皮具大国走向皮具强国”。“要想持续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皮具行业不仅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还要全力打造国际皮具时尚品牌的孵化器。”中国皮具协会副会长李玉中表示。
告别“双位数”出口时代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但随着欧美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使今年“出口困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皮具行业在这个经济“寒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同样困境。
中皮协发布的《2012年1-6月皮革工业主要进出口量值表》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工业总产值493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7%;出口334.61亿美元,增速回落18.74个百分点;行业进出口增速全部跌至10%以下。按照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的说法,今年上半年,由于各种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平均单价上涨,除了非皮面皮鞋保持增长外,其他产品出口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预计下半年,出口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从市场来看,出口企业比内销企业日子“难过”。李玉中表示,内销市场国内品牌还是占大多数的,有90%的市场份额,这是整体而言,不同地方情况会有差异。但就出口情况而言,目前仍以加工为主,占了皮具出口类型的70%。根据中皮协的数据分析,目前外销利润普遍下降,品牌鞋企、年产能在1000万双以上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之状况。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议价能力较弱。
搭建国际平台孵化本土品牌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皮革行业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极地品牌总监郭伟松认为,未来3-5年能生存下来的民族品牌才有希望。“中国的制革、制鞋业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行业,中国生产的80%鞋子都是出口的。”郭伟松表示,不过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国产运动品牌所占的市场总量比外资品牌大,如阿迪达斯和耐克,其总量达到1340亿元,而安踏和李宁也接近这个数字。
但一二线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而国产品牌多陷入二三四线城市的混战,包括像李宁和安踏等品牌都在做渠道下沉。“户外运动品牌,本土目前还没有做到中等或以上的水平,这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有关系。”郭伟松表示,一线市场上,哥伦比亚、洛特非斯等外资品牌领先,而像探路者等品牌,虽然在技术、设计层面上不比外国品牌差,但是国内消费者的崇外意识以及品牌孵化力度,要扭转这一局面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事实上,中国皮具行业的优势地区已形成了一批产业高度集聚、行业特色突出、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皮具专业市场和皮具生产基地。例如:河北白沟箱包生产基地、花都狮岭皮具生产基地、深圳的皮具产业集群、上海虹口区箱包中心、广州市梓云岗皮具城、海宁的皮革城等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皮具行业实施二次创业的重要基础。但除此之外,“中国皮具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牌和款式设计上的问题,这方面仍需较大努力。”李玉中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