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遍及全世界。可与华人在其它国家“人丁兴旺”的现象不同,印度华侨华人越来越少,从半个世纪前的5万人减到目前的6000多人。数十年来,在印度人口飞速增长的同时,华侨华人的数量却在持续下降。
一、印度华人的历史与现状
(一)印度华人由鼎盛时期的5万人降至目前6千人。17世纪末,一位来自广东的天主教徒成为最早在印度定居的中国人。清朝中后期,一批以广东客家人为主的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当年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首都——加尔各答。他们在距离该城市65公里的钻石港落脚、生根、繁衍生息,使之成为印度第一个华人聚居地点。此后,来印度的华人持续增多。20世纪50年代,印度华侨华人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的人口一度达到5万人,仅加尔各答西北郊塔坝一地就有2万多人。这些人按籍贯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另一支为来自湖北的天门县人。
近年来,大批华人华侨向海外移民。到目前为止,在印度的华侨华人只有6000多,其中4000多人在加尔各答,1000多人在孟买,500多人在首都新德里,剩下的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和班加罗尔等地。据了解,在印的华侨华人几乎每家都有人移民海外,留在当地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当地甚至有华人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华人可能会在印度销声匿迹。
(二)40多年来,印度华人的减少有很多原因。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恶化。从1961年2月到1962年9月,有200多名印度华人被以各种名义驱逐出境。中印爆发边界冲突后,印度政府颁布法令,冻结华人的财产。印度西孟加拉邦政府甚至规定,被捕获释的华人不准在该邦北部定居,必须居住在加尔各答。一位孟买的老华侨说,1962年,他的爷爷、父母都被关进监狱,当地政府还关闭了所有中文学校,封了许多商店,让华侨人人自危。
从那时起,华侨华人开始陆续离开印度,移民到香港、台湾、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华人数量连年锐减。不过,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针对华人的限制和歧视措施早已成为历史,留下来的华人逐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除了历史原因,印度目前尚处于向外移民时期也是造成印度华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一方面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不像世界上一些新的移民地点那么有吸引力。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华人小伙子认为,印度失业率太高,薪水又非常低,留在当地,前途实在一般。另一方面,印度在移民和吸引海外投资方面采取的是欢迎加限制的措施,这客观上影响了新移民的进入。此外,当地的一些经济措施也动摇了华人留在印度继续发展的信心。在华人最多的加尔各答,政府为发展经济,整合当地制革行业,要求华人制革行业搬到其它地方,导致许多人举家迁往海外。
(三)华人依然是印度人数较多的外国人。印度华人人数不多是事实,但他们在当地的生活还算富裕也是事实。印度华人目前大都从事家具、皮革、餐饮等行业。虽然无法与东南亚的华人巨富比肩,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高于印度当地平均水平。在孟买的华人,大都有房有车,雇着司机。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市有一个印度最大也是唯一的、面积不到1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塔坝华人聚居区”。当地华人拥有的200多家皮革厂,每天处理的皮革数量,占据全印度的1/5。总体来说,华人在印度过得还不错。别看印度华人比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华人都少,但比起其它在印度的外国人来,还属于比较多的。
在印度最有名的华人聚居地塔坝华人社区,随处可见的红漆大门和高悬的大红灯笼,让人感觉就像来到了中国的南方小镇。五花八门的中国饭店广告牌,从“广东酒家”、“金陵饭庄”到“北京饭店”,不一而足。在中国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见一些骑着摩托车的华人子女,他们基本上都穿着T恤衫、牛仔裤,女孩子也没有身着传统的印度服饰。华人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陈开贵介绍说,当地的华人学校“培梅中学”是印度目前惟一的汉语学校,学生却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印度华人文化摇篮”,学生最多时有上千人。学校还专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聘请教师。但是随着中国城华人华侨人口的下降,加上现在许多华人子女到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就读,目前培梅中学只剩下30多名学生。此外,当地华人还有一份自办的中文报纸——《印度商报》。
逐渐在印度扎下根来的华人也盼望着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去印度发展。陈开贵特别强调,印度水牛皮资源丰富,当地华人皮革加工水平较高,他们非常希望能与中国的同行进行更多合作。
(四)皮革业成为印度华侨华人主要产业之一。目前,华人制皮厂生产的成品革,占印度全国成品革的约10%。在加尔各答市制皮业是当地华人的传统产业,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大小200多家华人皮革制品厂。在该市塔霸区,华人经营的合盛制皮厂,每月生产各种成品革60万平方呎,加上皮具,每年产值达五、六百万美元。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成品革还远销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地,美国CK和Gap等品牌也在这里订制皮具。
在加尔各答市以华商李志雄的皮革制造生产最具规模,被称为“皮革大王”。李家的祖辈从广东梅县到印度经营皮革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今年49岁的李志雄从事皮革生产加工工业已经有27个年头了。当他从父辈手中接过皮革厂时,工厂才40多人,如今已经发展到260多人,其各种皮革产品远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近200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