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中国制造”期待“倔强”生长的力量

“中国制造”期待“倔强”生长的力量

http://china.BagsNet.com   2007-12-11  来源:互联网

 “是责难,也是机会,它正在逼迫中国制造不断提升内部管理”。2007年,是中国谈论全球化、国际化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制造”遭到西方媒体质疑和诟病最多的一年。贸易抵牾、政策从紧、门槛趋高、企业困境、转型之痛……这一切的一切,让“中国制造”背负了太多太多的沉重与不公。

  懵懂、彷徨、愤懑、反思。“中国制造”已开始觉醒,中国企业不应再迷恋于下沉的市场,“中国制造”再也不能寄人篱下,在微薄的利润下噤若寒蝉。潮起“中国制造”,“中国制造”,需要在风浪中搏击,更需要“倔强”生长的力量。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中国制造”已经上路。

  美泰玩具召回让“中国制造”背黑锅进入十月份以来,广东很多玩具出口企业的心就一直紧揪着。

  从美国美泰公司玩具召回事件第一单召回发生到现在,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广东的这些玩具出口企业,一面在关注着美泰玩具召回事件的进展,一面则抓紧时间将出口玩具的样品送去检测。只是这心里仍七上八下的。

  今年早些时候,随着美国美泰公司在全球范围召回2,100万件中国生产的玩具,“中国玩具”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召回产品涉及各种芭比娃娃玩具物件和玩具汽车等,这些玩具因涉嫌使用含铅涂料或带有可能被儿童误吞的可拆卸磁铁小部件而被下架。

  9月21日,美泰在第三次召回之后,终于发表了道歉声明,表示问题产品主要是因设计缺陷造成的。而玩具出口企业,却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因为从广交会10月15日开幕到目前为止,关于圣诞玩具的出口订单,到底有没有受到“召回”

  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些都太让他们心里没底了。

  广东是国内玩具出口大省,共有5000余家玩具厂商,每年中国大约有68%的出口玩具中来自这些工厂。而玩具召回事件对中国玩具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据广州海关统计,2007年9月4日,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因油漆含铅超标第三次召回84.8万件中国产玩具,1至8月,广东玩具对美国出口增长20.1%,但单9月一个月就下降了6.7%。

  往年的圣诞前夕,本都是中国玩具出口企业最为忙碌的时候,然而,受美泰接二连三“召回”的影响,往年为孩子们赶制圣诞玩具的红火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本土的中小企业。

  据美国《星岛日报》援引美联社消息,零售商和消费者在一连串中国玩具回收的事件下,已纷纷转向“美国制造”的玩具,目前,美国全国数十家玩具中小企业今年的销售增幅,从几十个百分点至5倍不等,虽然公司透过增聘人手、开夜班和扩大货仓等各种方法提高产量,但生意多得仍让他们应接不暇。许多玩具厂商称,今年订单比去年都增长了不少,公司的员工早已开起夜班,

  迎接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场飞来横祸让以玩具业为代表的广东制造提前遭遇了“严冬”。

  “玩具风波之后,中国对美玩具出口所受的影响和损失未到最大化,不过如果召回事件的影响如果不尽快消除,明年来自国外的订单可能出现下滑,而明年来自国外的玩具订单很大程度取决于今年圣诞节国内玩具出口的质量安全。”一位业内人士仍对明年的玩具出口有些担心。

  “玩具事件对我们影响并不大。”东莞佳畅玩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健行则乐观地表示,玩具风波其实也是一次机遇,由于玩具事件后不少小企业面临着关闭或者暂停出口的危机,一些质量体系完善、管理到位的大中型企业订单往往不降反升。许健行说,虽然公司生产出口的玩具虽然这几年都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但玩具风波还是给中国出口企业了许多警示,抓质量管理绝不能松懈,产品的安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应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自律的守法经营企业形象,企业才能发展,产品才有出路。

  品牌锻造成“中国制造”短板近段时间,中国企业界最喧嚣的事情莫过于达能与宗庆后之争了。姑且不论“达、宗”的谁是谁非,仅就“娃哈哈”和“达、宗”之争的起因,已无疑给中国企业上了一堂深刻的“品牌”大课。

  中国企业是到了该重新审视企业品牌战略的时候了。

  今年9月,欧盟正式对我国皮鞋“借道”澳门转口欧洲的情况发起了反规避调查。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产品之一、最具有中国制造特点的中国鞋经历过反倾销,在历次国际贸易争端中都是世人争议的焦点。面对日益激烈的贸易战,面对低成本、低价格的窘境,中国鞋企“走出去”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鞋已占世界制鞋总量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但是,最大却并非最强,看似一片坦途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

  在广交会场内忙着联系客商的鞋厂老板刘先生坦言,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再这样做下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是自己作为小企业,要持续投广告、打品牌,确实没有这个实力,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减少中间环节。

  “目前,我国鞋企多以来料加工、贴牌、模仿为主,难以攻占中高档鞋类市场,没有自主产权的国际名牌成为鞋业长远发展的潜在危机。”在鞋类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档次没有明显提高,仍处于中低档次。从长远看,鞋业发展后劲不足。随着中国政府依照协定履行入世的义务,鞋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国际名牌鞋类将以国内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品牌锻造的缺失成为了“中国制造”的短板。

  “通过贸易摩擦,相信中国的制鞋企业会在产品开发、设计风格方面进行调整,提升中国皮鞋的质量和档次,而不再是一味专注于生产廉价商品,一边要做外销,一边也要做自己的品牌。”广州一位皮革鞋业商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我们公司的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已经有20多年了,这次反倾销事件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产品出口数量减少了近30%。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的定位问题,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福建泉州市恒泰鸿伟鞋业有限公司苏文滨介绍,半年来该公司已经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将产品转销国内,实施从国际实物贸易向国际品牌营销的转变。

  ……“中国鞋现在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现时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失于单一,在品牌、标准、研发、渠道、制造这条全球产业价值链上,我们仍然站在下游。”在此前召开的“整合·跨越———康奈国际化战略暨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剖析“中国制造”困境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支招:达到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掌握国际定价权和拥有国际品牌。

  “首先是做强做大中国制造,然后是做精做细中国制造,最后才能走向中国创造。”龙永图说,起步较晚的中国企业以下游为起点,最终要走到上游,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创造”。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制造是基础。

  “中国制造”是否应艰难蜕变?

  “所有的买家都要求中国供应商提供更加高品质,更有创新能力的产品,当然价格上还要保持竞争力”。这是从近期在香港举办的香港环球资源电子及零件采购交易会和流行服饰配件采购交易会上传出的声音。

  本届交易会,有许多来自欧美的买家,在他们依然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忠告:中国企业,不要再迷恋下沉的市场。中国的供应商应投入更多的资金用在创新和设计上。

  近几个月,“中国制造”因为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全球市场上受到前所未有的指责。成本优势的丧失,自创品牌的尚不成熟,让“中国制造”陷入两难境地。

  一只普通的箱包,在东莞的生产成本是9美元,这只包以10美元的价格卖给香港商人,香港商人再转手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然后沃尔玛给箱包标价40美元,在美国市场上出售。“made in China”由此走进美国的千家万户。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沃尔玛赚了20美元,香港商人赚了10美元,而广东赚取的只是1美元的加工费。

  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广东制造不得不开始尝试改变。但对不少企业来说,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一件太遥远的事,他们中的更多,或者只能选择向劳力更便宜处迁移。

  无论是转型还是迁移,蜕变都是艰难的。

  “广东制造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坐地经商’,对中间商订单的依赖性太强了!”长期从事珠三角区域经济研究工作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表示,加工贸易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迟早是要走到尽头的,因此,加工贸易一定要转型,但现阶段还没到树品牌、搞创新的时候,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变对中间商订单的依赖性,跨过中间商这道槛,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接单。

  “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65.7%,占全国的41%多,全国的加工贸易主要基地在广东。”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校长王珺指出,这种加工贸易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特点,可概括为“转包型的中国制造”,广东的加工企业只是国际生产链其中的一环,过多依赖跨国公司、核心企业,存在着类似因国际市场周期变化而引发的经营风险。为此,王珺建议,制造业中的大企业完全可以“另起炉灶自建体系”,包括自建品牌、建网络和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小企业则有两种途径可突破,“一面做OEM,另一面开始建自己的生产基地,自己的市场网络也在铺,把这个品牌建设起来;或者强化能力顺势而上,沿着产业链条由低附加值向比较高附加值的生产体系进行功能性的转移。”

  仿佛不约而同,不仅仅是在广东,全国许多企业已渐渐开始注重“内外均衡”。

  “我们的企业应该先把市场抓住,才有能力去搞创新。产业的转型必须循序渐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可以从国内市场做起,修练好内功,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丁力说。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文章
 • 中国十五名新锐设计师在京展示“中国原创”精品 2007-12-08 10:17:16
 • 中国家纺业:谁是真正的扛鼎力量? 2007-12-06 11:14:08
 • 第四届晋江国际纺织展 “晋江制造”登台亮相 2007-11-29 11:35:36
 • 泉州制造业挺进印度 2007-11-29 10:32:00
 • 中国制造业遭遇四重困境 成长之路亟待调整 2007-11-26 09:45:45
 • 国际采购商向“中国制造”抛出150亿采购清单 2007-11-26 09:35:37
 • 姚明加奥运:阿迪达斯在中国超越耐克? 2007-11-23 09:12:56
 • 第三十四届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 2007-11-21 09:42:13
 • 擦亮“中国缝机”招牌到印度拓展 2007-11-20 11:20:04
 • 山西两款面料再次入围“秋冬中国流行面料” 2007-11-20 11:11:47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查看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 招纳贤才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 站点地图 | 帮助中心
中国箱包网(BagsNet中国)   ©2003-2007   免责声明   粤ICP 05015913
客户服务热线:0755-82267193  82267393  82266655  传真:0755-82267393       邮箱:china#bagsnet.com
全球BagsNet :中国站 | 国际站 | 台湾区站 | 英国站 | 美国站 | 意大利站 | 德国站